崇祯七年夏,四川青川县城,烈日如火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腐烂的稻谷味儿。
青川乃一偏僻山城,依山傍水,县民多以纺织染布为生。
街巷狭窄,青石板路被夏雨冲刷得滑腻,路边摊贩叫卖着粗布和染料,夹杂着孩童的哭闹与妇人的叹息。
明末乱世,崇祯帝的苛捐杂税如山压顶,饥荒隐现,田野间零星起义的传闻如野火燎原。
县令贪墨,官吏与地痞勾结,底层百姓如蝼蚁,女性更如浮萍——孤女往往沦为权势的玩物,卖身为奴,或被拖入暗巷,哭声淹没在夜色中。
陈家染布小作坊坐落于城东染坊街,门前一株老槐树遮荫,院内染缸林立,草木染料的酸涩味儿经年不散。
陈父陈泰,四十有五,原是县中手艺人,精通蓝靛红花的染法,家境小康。
陈母李氏,温柔贤淑,教女红与家事。
十八岁的陈瑶,乃他们独女,生得国色天香,清纯如山间溪水。
她身高不过一米六,柳叶眉细长,杏仁眼水灵灵的,总是带着一丝怯生生的柔光;樱桃小口薄薄的,吐气如兰,声音甜美柔软如莺啼,带几分川蜀软音。
后续内容已被隐藏,请升级VIP会员后继续阅读。
如果您已经是VIP会员,但还是看到这一段,请退出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。